服务热线:
139-8001-5715
厨房火灾高发原因:油烟清理与燃气使用安全规范
来源: | 作者:钢筋负温电渣压力焊应符合下列规定? | 发布时间: 2025-09-22 | 3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25. 厨房火灾高发原因:油烟清理与燃气使用安全规范

厨房作为家庭与餐饮场所的用火、用电、用气密集区,是火灾高发区域。据 2024 年全国火灾统计,厨房火灾占家庭火灾总数的 42%,占餐饮场所火灾总数的 68%,其中油烟管道油污堆积、燃气使用违规是两大核心诱因。掌握油烟清理标准与燃气使用规范,能从源头降低厨房火灾风险,保障人员与财产安全。

一、油烟清理:破解 “油污堆积引发火灾” 的核心难题

厨房油烟中含有大量油脂颗粒,长期堆积在油烟机、油烟管道、灶台表面,遇明火或高温(如灶台火焰、电器发热)易引发 “油污燃烧”,且火势蔓延速度快,扑救难度大。需按场景明确清理周期与操作规范:

(一)家庭厨房:聚焦 “高频使用区域,定期简易清理”

  • 油烟机与滤网:家庭油烟机需每周清理一次油杯(油杯容量达 2/3 时需及时倾倒),每 2 周拆卸滤网清洗(用热水 + 洗洁精浸泡 30 分钟,刷洗滤网孔隙内的油污,晾干后安装);若油烟机使用频率高(如每日烹饪超过 2 小时),需每月用专用清洁剂喷洒油烟机内部风轮,溶解附着的油污(避免油污过多导致风轮卡死、电机过热)。

  • 灶台与墙面:每次烹饪结束后,用湿抹布擦拭灶台表面(含燃气灶支架、旋钮),清除残留油污(防止下次烹饪时油污被火焰引燃);灶台后方的墙面若贴有瓷砖,需每月用去油清洁剂清理瓷砖缝隙内的油污;若墙面使用易燃材质(如木质橱柜、壁纸),需加装防火挡板(耐高温不锈钢材质,覆盖灶台上方及两侧各 0.5 米范围)。

  • 典型案例:某家庭因 3 个月未清理油烟机滤网,滤网油污堆积过厚,烹饪时火苗引燃滤网油污,火势蔓延至油烟机内部,烧毁油烟机及上方橱柜,幸未造成人员伤亡。

(二)餐饮场所厨房:执行 “专业清理标准,定期检测”

  • 油烟管道:餐饮厨房油烟管道需每季度进行一次专业清理(由具备资质的清洁公司操作),清理范围包括主管道、支管、排烟风机(需拆卸风机叶轮,清除叶片上的油污),确保管道内壁油污厚度不超过 1mm;大型餐饮场所(如酒店、商场餐厅)需每月检查管道是否有油污滴落,每半年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管道内窥镜检测,查看管道深处油污堆积情况。

  • 灶台与排烟罩:每日收餐后清理灶台表面油污,每周拆卸灶台火盖、炉头清洗(清除火盖孔内的油污,防止堵塞导致火焰异常,引燃周边可燃物);排烟罩(含集烟腔、防火阀)需每周用高压水枪冲洗,确保罩内无油污残留,防火阀能正常关闭(火灾时可切断油烟管道,防止火势蔓延)。

  • 清理管理要求:餐饮场所需留存油烟清理记录(含清理日期、清理部位、清理人员、验收人员签字),清理后需进行点火测试(开启灶台,观察火焰是否稳定,有无异常火星),确保清理后设备运行正常;禁止在油烟管道附近堆放纸箱、食用油等易燃物品,管道下方禁止设置明火设备(如炭火烧烤炉)。

(三)共性清理禁忌:避免 “违规操作加剧风险”

  • 禁止使用易燃清洁剂:清理油烟时不得使用酒精、汽油等易燃液体(易被灶台残留火星引燃),需选择水基型去油清洁剂(燃点高、无明火风险);清理过程中需关闭燃气总阀,拔掉油烟机电源,避免电气设备运行产生火花。

  • 禁止擅自拆卸设备:家庭用户不得自行拆卸油烟机电机、排烟管道(易导致设备损坏、密封不严,增加油污堆积速度),餐饮场所需由专业人员拆卸清理,清理后按原样组装,确保排烟管道接口密封(用防火密封胶密封缝隙,防止油烟泄漏)。

二、燃气使用:管控 “器具合规、操作规范、泄漏处置” 三大风险

厨房燃气(天然气、液化气)使用不当易引发泄漏爆炸或火灾,需从器具选择、日常操作、泄漏处置三方面建立安全管理体系:

(一)燃气器具:严守 “合规选型,禁止超期使用”

  • 器具选型标准:家庭与餐饮场所需使用符合国家 3C 认证的燃气器具,禁止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(已被国家明令淘汰,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,且燃烧时火焰易引燃周边可燃物)、无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(熄火后无法自动切断燃气,易引发泄漏);餐饮场所使用的大型燃气灶具(如大锅灶、蒸箱)需配备自动点火装置与燃气泄漏报警切断系统(泄漏时能自动关闭燃气阀门)。

  • 使用年限要求:燃气热水器、燃气灶的安全使用年限为 8 年,超过年限需强制更换(即使外观完好,内部部件也已老化,易出现燃气泄漏、火焰异常等问题);燃气软管需使用耐腐蚀金属波纹管(使用寿命 8 年,长度≤2 米,不得穿墙、穿楼板),禁止使用橡胶软管(使用寿命≤2 年,易老化开裂,且易被老鼠咬坏)。

  • 安装规范:燃气热水器需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厨房或阳台(禁止安装在卫生间、卧室,无自然通风的场所需加装强排风机),与可燃墙面(如木质橱柜、壁纸)的距离不小于 0.3 米,排烟管需伸出室外(不得接入公共烟道,避免烟气倒灌引发中毒或火灾);燃气灶需安装在灶台中央,与水槽、冰箱的距离不小于 0.5 米(防止水槽漏水导致燃气灶短路,或冰箱散热影响燃气燃烧)。

(二)日常操作:遵循 “规范使用,无人看管禁用火”

  • 点火与关火流程:使用燃气灶时需遵循 “先点火,后开气” 的原则(禁止 “先开气,后点火”,避免燃气泄漏积聚),点火后观察火焰是否呈蓝色(正常燃烧颜色),若火焰呈黄色(燃烧不充分,易产生一氧化碳,且火焰温度低,易导致锅底油污堆积),需调节燃气灶风门(增加空气进入量,使燃烧充分);使用完毕后需先关闭燃气灶阀门,再关闭燃气总阀(双重保障,防止阀门泄漏)。

  • 使用中看管要求:烹饪时不得长时间离开厨房(尤其油炸、爆炒时,油温过高易引发油锅起火),需随时关注火候;若需短暂离开,需关闭燃气灶阀门;禁止在燃气灶上加热密闭容器(如密封的罐头、水壶,易因压力过大爆炸,溅出的高温液体引发火灾)。

  • 器具周边管理:燃气灶周边禁止堆放易燃物品(如食用油、纸巾、塑料袋),油壶需远离灶台(防止倾倒后油液被火焰引燃);燃气软管不得与灶台火焰接触(避免高温烤焦软管,导致破裂泄漏),不得被橱柜门挤压(防止软管变形,影响燃气流通,增加泄漏风险)。

(三)泄漏处置:掌握 “科学步骤,禁止错误操作”

  • 泄漏识别方法:日常需留意燃气异味(天然气添加了臭剂,泄漏时呈刺鼻气味;液化气泄漏时呈类似汽油的气味),定期用肥皂水涂抹燃气管道接口、软管、灶具阀门(涂抹后若产生气泡,说明存在泄漏),家庭用户可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(探测浓度达到爆炸下限 10% 时报警,安装位置距地面 0.3 米以内,靠近燃气器具)。

  • 正确处置流程:发现燃气泄漏后,立即关闭燃气总阀(阀门顺时针旋转到底),打开厨房门窗通风(禁止使用排风扇、油烟机通风,避免电气设备运行产生火花);严禁开关任何电器(如电灯、冰箱、手机),严禁拨打电话(包括 119,需到室外安全区域拨打),严禁使用明火(如打火机、火柴);若泄漏量大,需立即撤离厨房,到室外安全区域联系燃气公司维修,待泄漏排除、通风充分后,方可重新使用燃气。

  • 错误行为禁忌:燃气泄漏时不得自行拆卸管道、阀门(易加剧泄漏,且无专业工具易导致部件损坏),不得用明火测试泄漏点(易引发爆炸),不得在泄漏未排除时继续使用燃气器具(易导致燃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,遇火花引发事故)。

三、厨房火灾预防共性要求:强化 “设备维护、应急准备”

  • 设备定期维护:家庭每季度检查油烟机电机运行是否正常(无异常噪音、无过热),餐饮场所每月检查排烟风机、燃气灶具的运行状态,发现故障立即停用维修;燃气管道需每 2 年由燃气公司进行压力检测,确保管道无破损、无泄漏。

  • 应急装备配置:厨房需配置适配的灭火器材(家庭厨房配置 1 具 2kg 水基型灭火器,餐饮厨房每 50㎡配置 2 具 4kg 干粉灭火器或水基型灭火器),灭火器放置在灶台附近显眼位置(距地面高度 0.8-1.5 米,无遮挡);家庭可配备灭火毯(覆盖油锅灭火),餐饮场所灶台需安装自动灭火装置(如灶台灭火系统,火灾时能自动喷洒灭火剂,切断燃气)。

  • 安全意识提升:家庭需定期开展厨房火灾隐患自查(每周 1 次,重点检查油烟、燃气),餐饮场所需每月组织员工进行燃气使用与火灾扑救培训(现场演示灭火器、灭火毯使用方法),确保人员掌握初期火灾处置技能,从 “被动应对” 转向 “主动预防”,切实降低厨房火灾风险。


双击此处添加文字

新闻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