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139-8001-5715
森林火灾预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
来源: | 作者:钢筋负温电渣压力焊应符合下列规定? | 发布时间: 2025-09-14 | 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森林火灾预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

森林火灾因 “扑救难度大、生态损失重”,需依托科学预警系统实现 “火情早发现、风险早管控”。据应急管理部数据,配备完善预警系统的林区,火灾处置成功率超 85%,过火面积比无预警林区小 70%;反之,未配备预警系统的林区,火灾平均发现时间延迟 4 小时,错过最佳扑救时机(火灾初期 30 分钟)。需构建 “天地空” 一体化预警系统,适配森林场景特性,形成 “监测 - 预警 - 处置” 闭环。

一、森林火灾预警系统核心组成:构建立体监测网络

需整合 “地面、空中、卫星” 三类监测手段,消除监测盲区,确保火情全覆盖:

1. 地面监测子系统:近距离精准识别

  • 设备选型与布设:① 火情监测站:每 5-10 平方公里布设 1 座,配备 “双光谱摄像头(可见光 + 红外)、温湿度传感器、风速风向仪”,可识别 5 公里内明火与高温点(温度≥300℃自动报警),且具备 “防腐蚀、抗风等级≥10 级” 特性,适应森林潮湿多风环境;② 地面巡护设备:巡护人员配备 “手持红外测温仪、卫星电话”,重点巡查 “林区边缘、输电线路周边”(火灾高发区),发现隐患实时上传系统;

  • 功能保障:监测站采用 “太阳能 + 锂电池” 供电,续航≥72 小时,数据每 5 分钟上传 1 次,确保无供电盲区;摄像头角度可远程调节,覆盖 120° 视野,避免植被遮挡。

2. 空中监测子系统:大范围快速覆盖

  • 设备配置:① 无人机巡检:选用 “长续航植保无人机(续航≥60 分钟)”,搭载 “高清摄像头 + 热成像仪”,每日 9:00-11:00、15:00-17:00(火灾高发时段)对重点林区巡航,可识别地面监测盲区的 “隐性火点(如地表下暗火)”;② 直升机监测:每月 1 次对大面积原始林区巡航,配备 “空中广播系统”,发现火情可立即通知地面人员;

  • 联动机制:无人机发现火点后,10 分钟内将 “位置坐标、火势大小” 传输至指挥中心,同时自动规划 “最优扑救路线”,标注附近水源与防火隔离带位置。

3. 卫星监测子系统:宏观动态追踪

  • 卫星选型与功能:采用 “高分卫星(分辨率≤10 米)、气象卫星”,实时获取 “林区植被温度、湿度、降水” 数据,当植被温度≥40℃且湿度≤30% 时,触发 “高温干旱预警”;可覆盖偏远林区(地面监测难以抵达),每 1-2 小时更新 1 次数据,辅助判断 “火势蔓延趋势”(结合风速风向预测 6 小时内火势范围)。

二、森林火灾预警系统建设适配标准:贴合森林场景

1. 设备防护与供电标准

  • 防护要求:① 户外设备需具备 “IP66 防护等级(防尘防水)、防蚊虫侵蚀涂层”,避免森林高湿度、多蚊虫环境导致设备故障;② 监测站支架高度≥3 米,防止被野生动物碰撞或植被遮挡;

  • 供电保障:① 以 “太阳能 + 锂电池” 为主,搭配 “小型风力发电机”(风速≥3m/s 时发电),确保连续阴雨天气(≤7 天)不中断供电;② 偏远监测站配备 “备用电池组”,每季度更换 1 次,防止电池老化失效。

2. 数据传输与存储标准

  • 传输方式:① 近距离(≤10 公里)采用 “4G/5G 无线传输”,偏远林区采用 “卫星传输”,确保数据传输速率≥1Mbps(可流畅传输视频画面);② 建立 “数据加密通道”,防止监测数据被干扰或篡改;

  • 存储要求:本地存储(监测站内置 1TB 硬盘)与云端存储(林业部门云平台)双备份,数据保存≥5 年,用于火灾后复盘分析植被恢复与火灾成因。

三、森林火灾预警系统应用流程:从预警到联动处置

1. 预警分级:科学划分风险等级

按 “火险概率、潜在危害” 分为四级,对应差异化响应措施:
  • 蓝色预警(低风险):林区湿度≥50%、无高温点,仅通过 “林区公告栏、微信公众号” 发布防火提示,巡护频次不变;

  • 黄色预警(中风险):湿度 30%-50%、零星高温点(<3 处),启动 “无人机加密巡航(每日 4 次)”,通知周边村庄做好防火准备;

  • 橙色预警(高风险):湿度 15%-30%、1-2 处明火点,启动 “地面巡护队全员待命”,关闭林区旅游入口,消防直升机抵达就近机场;

  • 红色预警(极高风险):湿度<15%、明火点≥3 处或火势蔓延速度≥1m/s,立即启动 “跨区域联动”,调派周边扑火队伍支援,疏散林区周边居民。

2. 信息发布与联动处置

  • 信息触达:① 定向发布:通过 “卫星电话、应急广播” 通知巡护队与周边村庄,利用 “林业 APP” 向扑火队员推送 “火点位置、风向风速” 实时数据;② 公众提示:通过 “地方电视台、气象短信” 发布预警,禁止预警期间(黄色及以上)林区吸烟、祭祀用火;

  • 处置联动:① 内部联动:预警系统与 “扑火队、消防部门” 共享数据,扑火队根据系统预测的 “火势蔓延路线”,提前部署 30 米宽防火隔离带;② 外部联动:红色预警时,自动向 “气象部门” 申请人工增雨,向 “交通部门” 协调扑火物资运输通道,确保人员与物资 1 小时内到位。

森林火灾预警系统应用的核心是 “数据互通、多方协同”,需避免 “监测与处置脱节”,通过标准化建设与动态适配,让预警系统成为森林生态的 “守护者”,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。


双击此处添加文字

新闻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