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139-8001-5715
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要点与考核机制
来源: | 作者:钢筋负温电渣压力焊应符合下列规定? | 发布时间: 2025-09-11 | 1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要点与考核机制

消防安全责任制是构建 “政府统一领导、部门依法监管、单位全面负责、公民积极参与” 消防格局的核心制度。据应急管理部数据,责任落实到位的地区,火灾隐患整改率超 90%,火灾起数比责任空白区域低 60%;反之,80% 的重特大火灾均与 “责任悬空、考核缺失” 直接相关。需明确责任制落实要点,建立科学考核机制,杜绝 “责任不清、追责不严” 问题。

一、消防安全责任主体的划分与核心职责

1. 政府层面:统筹领导与公共保障

  • 县级以上政府:需将消防工作纳入 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”,每年召开≥2 次消防工作会议,解决 “市政消火栓建设、消防通道打通” 等重大问题;确保公共消防设施达标(如市政消火栓完好率≥98%,消防通道畅通率 100%);

  • 乡镇(街道)政府:组织 “每月 1 次辖区隐患排查”,重点覆盖小场所、老旧小区;每季度开展≥1 次消防宣传(如知识讲座、演练),确保居民消防知晓率超 85%。

2. 部门层面:行业监管与协同联动

  • 行业主管部门(如住建、文旅、教育):对本行业单位开展 “每半年 1 次消防检查”(文旅部门查 KTV、酒店,教育部门查学校),制定行业消防细则(如医院、养老院特殊要求);

  • 执法部门(消防救援、市场监管):对重大隐患单位开展 “专项执法”,依法采取停业整顿、罚款等措施;严查假冒伪劣消防产品(如不合格灭火器),杜绝流入市场。

3. 单位层面:主体责任与自主管理

  • 单位法定代表人:签订《消防安全承诺书》,明确 “投入消防经费、配备设施、组织演练” 责任;建立 “消防安全管理制度”,建筑面积>1000㎡的单位需设专职消防管理人员;

  • 内部管理:每日开展 “班前班后防火巡查”,重点查电气设备、疏散通道;每年组织 “全员培训≥2 次”“演练≥1 次”,确保员工掌握初期灭火、逃生技能。

4. 个人层面:参与自律与应急义务

公民需做到 “不占用消防通道、不损坏消防设施、不违规用火用电”;发现火灾立即拨打 119,不围观阻碍救援;特殊岗位人员(如消防控制室值班员)需持证上岗,严格按规范操作。

二、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核心要点

1. 制度与台账落地

  • 单位需建立 “责任台账”,明确各岗位责任人员、职责范围、考核标准,张贴在值班室、出入口;政府与部门建立 “隐患整改台账”,实行 “销号管理”(整改完成一个销号一个);

  • 单位需将消防经费纳入年度预算,确保设施维护、培训演练有资金支持(消防经费占单位年度经费比例≥1%)。

2. 设施与能力保障

  • 单位需按规范配备消防设施(灭火器、应急照明等),确保完好率 100%,每季度委托专业机构检测;建筑面积>5000㎡的单位需建微型消防站,队员 24 小时值班;

  • 单位需与周边单位、消防救援机构建立 “应急联动机制”,确保火灾时能快速协同。

3. 动态隐患整改

  • 一般隐患(如通道堵塞)需 “当日整改”,重大隐患(如设施缺失)需 “制定方案,限期≤30 天整改”,整改期间需设临时防护(如增配灭火器、专人值守);

  • 单位无法自行整改的隐患,需 “24 小时内上报行业主管部门”,政府部门接到上报后 “3 个工作日内现场核查”。

三、考核与追责机制

1. 量化考核

  • 政府考核:以 “火灾起数、伤亡人数、隐患整改率” 为核心指标(年度火灾起数同比降≥5% 为合格),每年 1 次考核,优秀地区获经费倾斜,不合格地区约谈主要负责人;

  • 单位考核:以 “巡查记录、演练次数、设施完好率” 为指标(演练参与率≥95% 为合格),每季度 1 次内部考核,结果与员工绩效、评优挂钩,不合格单位被行业主管部门挂牌督办。

2. 严格追责

  • 一般责任:单位隐患未整改致一般火灾,对法定代表人处 “5000-5 万元罚款”,直接责任人处 “2000-2 万元罚款”;政府部门监管失职,对相关负责人通报批评、诫勉谈话;

  • 重大责任:致较大及以上火灾(死亡≥3 人或重伤≥10 人),对单位负责人追究刑事责任(如重大责任事故罪);政府部门因不作为致重大火灾,对主要负责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,实行终身问责(调离岗位也追责)。

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的核心是 “责任到人、考核到位、追责从严”,需通过层级划分、动态管理、严格考核,让各方扛牢责任,形成全员参与的消防格局,从根本上降低火灾风险。


双击此处添加文字

新闻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