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架构:建立 “车站现场指挥组→区域协调组→总指挥部” 三级响应机制:① 车站现场指挥组(由车站站长牵头):负责 “立即启动预案、组织站内疏散、初期火灾处置”;② 区域协调组(由地铁线路运营经理牵头):负责 “协调相邻车站支援、联系消防部门、监控隧道内列车状态”;③ 总指挥部(由地铁运营公司负责人牵头):负责 “全局统筹、资源调配、对外信息发布”;
人员职责:明确 “每个岗位的疏散职责”—— 站厅保安负责 “引导站厅乘客向出入口疏散”,站台工作人员负责 “组织站台乘客向站厅或相邻站台疏散”,设备维修人员负责 “确保应急照明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”。
站厅疏散:① 首选路线:站厅乘客沿 “标识指引向最近的出入口疏散”,每个出入口配备 “2 名引导人员”,避免拥堵;② 备选路线:若某出入口被浓烟封堵,引导乘客向 “相邻出入口或站台方向疏散”,通过站台楼梯 / 扶梯进入站台,再从站台疏散至其他车站;
站台疏散:① 站内疏散:若火灾在站台局部区域,引导乘客向 “站台两端的楼梯 / 扶梯疏散至站厅”,疏散时 “单侧通行”(如左侧楼梯向上,右侧楼梯向下);② 跨站疏散:若站台火势较大,启动 “隧道疏散模式”,通过 “隧道疏散平台” 将乘客疏散至相邻车站(相邻车站间距≤1.5 公里时适用);
特殊区域疏散:① 电梯与商铺:电梯内乘客发现火灾后,立即按下 “紧急停止按钮”,通过电梯紧急出口疏散至最近楼层;② 商铺人员:沿 “商铺内预留的疏散通道” 疏散至站厅,禁止占用公共疏散通道。
通风系统联动:火灾时自动切换 “通风系统为排烟模式”—— 站厅火灾时,开启 “站厅排烟风机”,关闭 “站台送风风机”;站台火灾时,开启 “站台排烟风机”,保持 “隧道送风机运行”,防止浓烟进入隧道;
应急照明与标识联动:① 应急照明:断电后 “应急照明灯立即启动”,亮度≥15cd/㎡,续航时间≥120 分钟;② 疏散标识:启动 “动态疏散指示标志”(如箭头灯闪烁),指引乘客向 “安全方向疏散”,避免标识被浓烟遮挡;
通信系统联动:确保 “车站广播、对讲机、应急电话” 正常运行,广播采用 “中英文双语循环播报”(如 “各位乘客,车站发生火灾,请听从工作人员指引,有序向出入口疏散,不要慌张,不要拥挤”)。
初期疏散(0-3 分钟):现场指挥组启动预案,工作人员到位,引导 “火灾区域 50 米内的乘客立即疏散”;
全面疏散(3-10 分钟):组织站厅、站台所有乘客向 “出入口或相邻车站疏散”,确保 “10 分钟内完成站厅、站台人员疏散”;
后续处置(10-30 分钟):确认站内无滞留人员,关闭车站出入口,配合消防部门进入火场灭火。
执行步骤:① 现场处置:站厅工作人员使用 “灭火器或消防栓” 控制初期火势,设备维修人员开启 “站厅局部排烟风机”;② 疏散引导:引导 “火灾区域周边乘客向远离火灾的出入口疏散”,其他区域乘客正常通行(避免全员疏散导致拥堵);③ 系统联动:保持 “站台通风、照明正常”,避免影响站台乘客;
注意事项:禁止 “关闭站厅与站台的连通通道”,确保站台乘客可正常进出站厅。
执行步骤:① 紧急停车:立即通知 “进站列车在相邻车站停车”,禁止进入火灾车站;② 站台疏散:站台工作人员引导乘客 “向站台两端的楼梯 / 扶梯疏散至站厅”,疏散时 “低姿前行,用湿毛巾捂口鼻”;③ 跨站疏散:若站厅也有浓烟,启动 “隧道疏散”,打开 “站台端墙的疏散门”,引导乘客沿 “隧道疏散平台” 向相邻车站疏散,每 10 米配备 “1 名引导人员”;
关键要求:隧道疏散时,确保 “隧道内无列车通行”,由区域协调组确认 “隧道安全” 后再组织疏散。
执行步骤:① 隔离火灾:关闭 “设备区与公共区域的防火门”,防止浓烟扩散至站厅、站台;② 专业处置:设备维修人员穿戴 “防毒面具” 进入设备区,使用 “气体灭火系统”(如七氟丙烷灭火系统)灭火,禁止非专业人员进入;③ 公共区域疏散:若浓烟扩散至站厅,组织 “站厅、站台乘客向出入口疏散”,保持 “应急广播持续指引”;
注意事项:灭火后需 “通风 30 分钟”,待有毒气体浓度降至安全值后,方可进入设备区检查。
定期培训:每月组织 “车站所有工作人员开展疏散培训”,重点培训 “疏散路线指引、设备联动操作、乘客情绪安抚”,确保工作人员 “能识别风险、会引导疏散、懂设备操作”;
持证上岗:设备维修人员、现场指挥人员需 “持消防培训合格证上岗”,每年进行 1 次 “资格复审”,确保能力符合要求。
疏散物资:① 在 “站厅、站台的每个出入口” 配备 “应急手电筒、湿毛巾、应急面罩”,每 50 人储备 1 套;② 在 “隧道疏散平台” 每隔 500 米设置 “应急物资箱”,内含 “手电筒、饮用水、急救包”;
设备维护:每周检查 “应急照明、疏散标识、通风系统”,每月测试 “动态疏散指示标志、隧道疏散门”,确保设备 “战时能用”。
日常演练:每月开展 1 次 “小型疏散演练”(如模拟站厅局部火灾,组织部分工作人员演练引导流程);
综合演练:每季度开展 1 次 “全场景实战演练”,邀请 “消防部门、乘客代表” 参与,模拟 “站台火灾、隧道疏散” 等场景,演练后 “复盘总结”,优化预案流程;
效果评估:通过演练评估 “疏散时间、人员配合、设备联动” 是否达标,若疏散时间超过 10 分钟,需分析原因并调整预案(如优化疏散路线、增加引导人员)。
新闻动态
项目合作联系人:范经理 24小时在线:139-8001-5715 133-4884-2985 133-4882-7618
电话:159-2899-8823 028 84172140 028 85003738 在线Q Q:582670935
办公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金花镇金凤街129号3栋4单元1楼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