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车式灭火器的操作方法与适用场景
推车式灭火器是 “应对较大初期火灾” 的重要装备,相比手提式灭火器,其 “容量大(常见 40-100L)、灭火剂量多、喷射距离远(可达 10-15 米)”,适合扑救 “仓库、车间、大型商场” 等场所的较大火势。但因体积大、需多人协作操作,若使用不当易导致灭火失效或人员受伤。需明确其 “操作流程、适用边界、注意事项”,确保在火灾时能高效发挥作用。
一、推车式灭火器的核心组成
需先熟悉设备结构,才能精准操作,标准推车式灭火器(以干粉型为例)由四部分组成:
推车底盘:配备 “万向轮(2 个)+ 定向轮(2 个)”,方便在平坦地面移动(禁止在凹凸不平地面强行推行,避免倾倒),底盘上设有 “扶手”(供操作人员推动与控制方向);
灭火剂钢瓶:储存灭火介质(干粉、水基、二氧化碳等),钢瓶上安装 “压力表”(绿色区域为正常压力,红色为压力不足,黄色为超压),需定期检查压力状态;
喷射装置:包括 “出液管、软管、喷枪”,软管长度通常为 10-15 米(确保操作人员与火源保持安全距离),喷枪分为 “直流、喷雾” 两种模式(干粉型多为直流模式,水基型可切换模式);
操作阀门:安装在钢瓶出口处,分为 “总阀门(控制灭火剂释放)、喷枪阀门(控制喷射启停)”,部分型号配备 “压力表保护罩”(防止碰撞损坏)。
二、推车式灭火器的正确操作方法
操作需 2 人协作(1 人推车控制方向,1 人持喷枪瞄准灭火),遵循 “四步流程”,重点注意 “移动、瞄准、喷射” 细节:
第一步:快速移动至安全位置
2 人协作将灭火器推至 “火源上风方向 5-10 米处”(避免烟气熏烤与火焰灼伤),确保地面平坦,固定车轮(部分型号有刹车装置,需踩下刹车防止滑动);若地面有障碍物(如货物、设备),需提前清理,禁止在火源正下方或下风方向操作。
第二步:检查设备与连接
1 人检查 “压力表(指针在绿色区域)、软管(无破损、打结)、喷枪(无堵塞)”,确认设备完好;另 1 人打开 “总阀门”(逆时针旋转 2-3 圈,听到灭火剂流动声说明正常),禁止半开阀门(会导致出液压力不足)。
第三步:瞄准火源根部喷射
持喷枪人员展开软管(避免软管打结,确保喷射顺畅),双手握住喷枪(一手握枪身,一手控阀门),将喷枪对准 “火焰根部”(而非火焰顶部,火焰根部是燃烧核心区域);推车人员缓慢推动灭火器,跟随持喷枪人员调整位置,保持喷射距离稳定(5-8 米)。
第四步:均匀喷射,控制火势
持喷枪人员打开 “喷枪阀门”,开始喷射灭火,采用 “左右扫射” 方式(从火源边缘向中心推进,逐步覆盖整个火区);若为液体火灾(如油罐起火),需避免直接冲击液面(防止液体飞溅扩大火势),应从火区边缘缓慢喷射,形成 “覆盖层” 抑制燃烧;火灾扑灭后,需保持喷射 30 秒(防止复燃),再关闭总阀门与喷枪阀门。
三、推车式灭火器的适用与禁用场景
需根据 “火灾类型、场所特性” 匹配场景,避免因场景误配导致灭火失效:
适用场景
禁用场景
四、使用注意事项:规避安全风险
人员防护:操作时需佩戴 “防护手套”(防止软管低温冻伤,尤其二氧化碳型灭火器,喷射时温度可达 - 78.5℃),若为有毒或腐蚀性火灾(如化工品起火),需佩戴 “防毒面罩”;
设备维护:每月检查 “压力、软管、车轮”,确保压力正常、软管无老化、车轮转动灵活;每年由专业机构检测钢瓶密封性与灭火剂有效性,过期或失效需及时更换;
禁止行为:禁止在未展开软管时开启总阀门(会导致软管爆裂),禁止将灭火器倒置使用(部分型号如干粉型可倒置,但二氧化碳型禁止倒置),禁止用灭火器撞击火源(避免钢瓶爆炸)。
推车式灭火器的核心价值是 “快速控制较大初期火灾”,需通过 “熟练协作操作、精准匹配场景、定期维护”,确保在火灾时能高效灭火,为后续救援争取时间,避免火势扩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