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139-8001-5715
新能源汽车消防安全新规:充电设施与车辆防火要求
来源: | 作者:钢筋负温电渣压力焊应符合下列规定? | 发布时间: 2025-09-20 | 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

新能源汽车消防安全新规:充电设施与车辆防火要求

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 4000 万辆,电池热失控、充电火灾等安全隐患逐步凸显。2024 年实施的《新能源汽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》(以下简称《新规》),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充电设施与车辆本体的防火标准,形成 “全链条防控” 体系,为产业安全发展划定红线。
在充电设施管理方面,《新规》构建 “场所 - 设备 - 运营” 三维管控体系。场所建设需满足 “防火间距 + 分区隔离” 要求:新建居民区充电桩停车场需与建筑外墙保持不小于 5 米距离,每 20 个充电车位设置 1 处防火分隔(采用耐火极限 3 小时的防火隔墙);既有小区加装充电桩,需委托专业机构评估电气线路负荷,禁止从居民楼入户配电箱直接接线。设备标准上,强制要求充电桩具备 “过载保护、短路保护、充满自动断电” 三重功能,2024 年 12 月后生产的充电桩需内置烟感探测器,探测到火情后 10 秒内切断电源并联动报警。运营管理则明确 “谁运营谁负责”,充电运营商需建立 24 小时巡检机制,每季度对充电桩电缆、接头等关键部位进行红外测温,发现温度异常(超过 60℃)立即停用检修。
车辆本体防火要求聚焦 “电池 - 电路 - 结构” 关键环节。电池系统方面,《新规》要求车企采用 “热失控预警 + 自动灭火” 一体化方案,2025 年起新上市车型电池包需配备分布式温度传感器,当检测到单点温度超过 80℃时,需在 3 分钟内启动喷淋灭火装置;同时规范电池回收流程,报废电池需由具备资质的企业处理,禁止私自拆解或随意丢弃。电路安全上,明确高压线束需采用阻燃等级不低于 UL94 V-0 的材料,接头处需加装绝缘保护套,防止震动导致短路。车身结构设计则要求在电池包下方设置防撞钢梁,降低碰撞引发电池破损的风险。
针对行业痛点,《新规》还提出差异化解决方案。针对 “老旧小区充电桩安装难” 问题,推行 “政府补贴 + 电网改造” 模式,地方财政对充电桩安装产生的线路改造费用补贴 50%,电网企业需在 48 小时内响应充电桩报装申请;针对 “充电火灾救援难”,要求新能源汽车在车身明显位置标注电池包位置、高压断电接口,同时明确消防救援机构需配备专用破拆工具和水系灭火剂(禁止使用干粉灭火器直接喷射电池包)。
《新规》的落地需多方协同推进:车企需加快技术迭代,2024 年底前完成在售车型的防火配置升级;充电运营商需在 2025 年 6 月前完成存量充电桩的智能化改造;地方政府需建立 “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溯源机制”,对火灾车辆的电池质量、充电记录等进行全面调查,依法追究责任主体。只有形成 “生产 - 使用 - 救援 - 回收” 全流程闭环管理,才能切实防范新能源汽车火灾风险,护航产业健康发展。


双击此处添加文字
工程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