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
139-8001-5715
双击此处添加文字
施工工地火灾隐患:电焊作业与易燃材料管控
来源: | 作者:钢筋负温电渣压力焊应符合下列规定? | 发布时间: 2025-09-21 | 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30. 施工工地火灾隐患:电焊作业与易燃材料管控

施工工地因作业场景分散、明火作业频繁、易燃材料堆积,成为火灾高发区域。据应急管理部 2024 年数据,建筑施工工地火灾中,42% 源于电焊作业违规操作(如火花引燃可燃物),35% 因易燃材料(如木材、油漆、保温材料)管控不当,两类隐患合计占比超 75%。针对工地特性,需从电焊作业 “全流程规范” 与易燃材料 “全周期管控” 入手,构建针对性的火灾预防体系。

一、电焊作业管控:从 “源头审批到现场防护” 全链条规范

电焊作业是施工工地主要明火来源,高温火花(温度可达 1500℃以上)若接触易燃材料,易快速引发火灾,需通过 “审批 - 防护 - 监护 - 清理” 四步管控,杜绝风险。

(一)作业审批:严把 “准入关”,禁止无证作业

  • 审批流程合规:电焊作业需提前 24 小时向工地安全管理部门提交《动火作业审批表》,明确作业时间(避开大风、高温天气,禁止在夜间 22:00 至次日 6:00 作业,特殊情况需额外申请)、作业地点(标注是否靠近易燃区域,如保温材料堆放区、油漆库房)、作业内容(焊接钢结构、切割钢筋等)、作业人员资质(需提供焊工特种作业操作证);安全管理部门需现场核查作业环境,评估火灾风险(如作业点下方是否有脚手架、安全网等可燃物,周边是否有燃气管道、电缆),符合条件方可发放《动火作业许可证》,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 4 小时,超时需重新申请。

  • 资质审核严格:作业人员需持有效期内的焊工特种作业操作证(证书需在 “国家应急管理部特种作业操作证查询系统” 可查),禁止无证人员、证书过期人员或跨工种人员(如电工代替焊工)参与作业;工地需建立焊工台账,记录人员姓名、证书编号、有效期,定期复核资质,确保 “人证相符”。例如,某建筑工地因使用无证人员进行电焊作业,火花引燃脚手架上的安全网,导致火灾蔓延至三层楼面,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20 万元,工地负责人被处以 2 万元罚款。

(二)现场防护:筑牢 “隔离网”,阻断火花引燃路径

  • 作业区域隔离:在电焊作业点周围设置防火隔离区,隔离范围根据作业高度确定:地面作业隔离半径不小于 5 米,高处作业(如脚手架、塔吊平台)需在作业点下方设置 “水平防护网 + 防火毯”(防护网距作业点垂直距离不小于 3 米,防火毯覆盖范围不小于作业点正下方 8 平方米),防止火花掉落引燃下方可燃物;隔离区边界需用警示带围合,悬挂 “动火作业,禁止入内” 警示牌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。

  • 可燃物清理与覆盖:作业前需清理隔离区内所有易燃材料(如木材、纸箱、塑料薄膜、保温板),无法清理的大型可燃物(如钢筋堆旁的安全网)需用阻燃防火毯覆盖,覆盖需严密无缝隙;作业点周边 10 米范围内禁止存放油漆、稀料、氧气瓶、乙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,氧气瓶与乙炔瓶需单独存放,间距不小于 5 米,且距作业点不小于 10 米,防止气瓶受热爆炸。

  • 防护装备配备:作业人员需穿戴阻燃防护服、防护面罩、防烫手套、防滑鞋,禁止穿戴化纤衣物(火花易引燃化纤材质,导致皮肤灼伤);作业现场需配备灭火器材:2 具 4kg 干粉灭火器(距作业点不超过 3 米)、1 具灭火毯、1 个装满水的消防水桶,灭火器需定期检查压力(指针在绿色区域),确保随时可用。

(三)作业监护与应急:紧盯 “全过程”,快速处置突发情况

  • 专人监护制度:电焊作业期间需安排 1 名专职监护人员(持有效消防培训证书),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现场,需全程观察作业情况:重点关注火花是否控制在隔离区内、作业人员是否违规操作(如擅自扩大作业范围、未按规定佩戴防护装备)、周边可燃物是否被意外引燃;监护人员需熟练掌握灭火器与灭火毯的使用方法,随身携带对讲机,随时与工地消防控制室保持联系,遇紧急情况立即呼叫支援。

  • 应急处置流程:若作业中出现火花引燃少量可燃物(如防火毯边缘冒烟),监护人员需立即用灭火毯覆盖或干粉灭火器扑救;若火势扩大(如引燃安全网、保温材料),需立即停止作业,组织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,同时拨打工地消防控制室电话(通知启动消防水泵、组织微型消防站到场),并拨打 119 报警,报警时需清晰说明工地地址、着火部位、燃烧物质、火势大小,确保消防救援力量快速到场。

(四)作业后清理:消除 “遗留火”,防止复燃隐患

  • 现场检查与降温:作业结束后,监护人员需组织清理现场:收集焊渣、切割碎片(装入金属容器,避免余热引燃垃圾桶),拆除防火隔离设施;用红外测温仪检测作业点及周边物体温度(如焊接后的钢结构、地面混凝土),确保温度降至 50℃以下(无复燃风险),同时观察隔离区 30 分钟,确认无冒烟、复燃迹象后,方可撤离监护人员。

  • 工具与气瓶管理:作业后需关闭氧气瓶、乙炔瓶阀门,清理并归放焊枪、焊线等工具,禁止将未冷却的焊枪放在可燃物上;气瓶需关闭阀门后,由专人运送至专用库房存放,运输过程中需固定牢固,避免碰撞导致泄漏。

二、易燃材料管控:从 “采购存储到使用废弃” 全周期管理

施工工地易燃材料种类多(木材、保温材料、油漆、稀料、安全网等),若存储混乱、使用不当,易成为火灾 “助燃剂”,需通过 “分类存储、限量存放、规范使用、合规废弃” 四环节管控。

(一)分类存储:明确 “分区界限”,避免混存风险

  • 存储区域规划:工地需划分专门的易燃材料存储区,存储区需远离动火作业区、宿舍区、办公区(距离不小于 25 米),且位于工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,防止火灾时火势蔓延至核心区域;存储区地面需硬化(铺设混凝土),周边设置 1 米宽的防火隔离带(清除杂草、落叶),配备消防沙池(容积不小于 2 立方米)、4 具 4kg 干粉灭火器,张贴 “严禁烟火” 标识。

  • 材料分类存放:不同类型的易燃材料需分库或分区存放:木材、模板等固体易燃材料需存放在防雨、通风的棚架内,堆垛高度不超过 3 米,堆垛间距不小于 1.5 米,防止受潮霉变或堆积过密自燃;油漆、稀料、胶水等液体易燃材料需存放在防爆型库房(墙体为防火墙,门窗为防爆门窗),库房内禁止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(如普通开关、白炽灯),液体材料需密封存放在原包装容器内,禁止倒入无标识的容器,防止挥发气体积聚引发爆炸。

  • 保温材料特殊管控:挤塑板、聚苯板等易燃保温材料需单独存放,存储区需安装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(检测挥发气体浓度),严禁在存储区附近进行动火作业;使用保温材料时,需同步配备阻燃剂,对切割后的保温材料边缘进行阻燃处理,防止火花引燃。

(二)限量存放:控制 “现场存量”,减少火灾荷载

  • 施工现场限量:易燃材料需遵循 “随用随进” 原则,施工现场存放量不得超过当日使用量:木材、模板现场堆存量不超过 5 立方米,油漆、稀料现场存放量不超过 50L;每日收工后,需将未使用的易燃材料运回专用存储区,禁止在作业面、脚手架、宿舍周边堆放,防止夜间无人看管时引发火灾。

  • 库房存量管控:易燃材料库房需根据面积控制总存量,小型库房(面积≤50㎡)固体易燃材料总存量不超过 20 立方米,液体易燃材料总存量不超过 200L;库房需建立出入库台账,记录材料名称、数量、入库时间、领用时间,定期盘点,避免超量存储或长期积压。

(三)规范使用:严控 “操作风险”,避免违规引发火灾

  • 使用过程管理:使用木材、模板时,禁止在材料堆旁吸烟或使用明火;切割木材需在专用切割区进行(切割区铺设防火毯),切割产生的木屑需及时清理,每日收工后集中运至废弃材料区,禁止随意堆放;使用油漆、稀料时,需在通风良好的区域作业(如室外或通风橱内),禁止在密闭空间使用,防止挥发气体浓度超标引发爆炸,作业时需远离动火作业点(距离不小于 10 米)。

  • 交叉作业协调:当易燃材料使用区域与动火作业区域交叉时,需提前制定交叉作业方案,明确作业顺序(如先完成动火作业,待作业点冷却后再进行易燃材料安装),或采取物理隔离措施(如设置防火隔板),禁止同时进行动火作业与易燃材料安装,避免火花直接接触易燃材料。

(四)合规废弃:妥善 “处置残渣”,消除遗留隐患

  • 废弃材料分类处置:施工产生的易燃废弃材料(如废木材、废保温板、废油漆桶)需分类收集,废木材、废保温板需集中运至工地指定的焚烧点(需经环保部门批准,远离建筑物),或由具备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;废油漆桶、废稀料桶等危险废物需存放在密闭的专用容器内,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定期清运,禁止随意丢弃或混入普通建筑垃圾。

  • 废弃材料临时存放:废弃易燃材料临时存放区需远离作业区、宿舍区,存放时间不超过 3 天,临时存放区需配备 2 具 4kg 干粉灭火器,张贴 “废弃易燃材料,禁止烟火” 标识,每日安排专人检查,防止他人随意引燃或烟头掉落引发火灾。

三、常态化管理:强化 “责任与培训”,筑牢安全意识

  • 责任落实到人:施工工地项目经理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,需明确 “电焊作业安全员” 与 “易燃材料管理员”,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,将电焊作业管控与易燃材料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;每周组织 1 次消防安全检查,重点检查电焊作业审批、易燃材料存储情况,对发现的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,限期整改,跟踪验收。

  • 人员培训教育:新进场工人需接受消防安全培训(含电焊作业安全、易燃材料管理),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;每月组织 1 次电焊工、材料管理员专项培训,讲解违规操作案例、应急处置技巧;每季度组织 1 次火灾应急演练,模拟电焊作业火花引燃易燃材料的场景,让员工掌握灭火、疏散、报警流程,提升应急处置能力。

施工工地火灾预防需聚焦电焊作业与易燃材料两大核心隐患,通过全链条规范、全周期管控,结合常态化监督与培训,消除潜在风险,确保工地施工安全,为建筑工程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。


业务项目